2025
09/12
10:48
来源:
今日圣雄
【字体:大中小】
访问量:次
走进圣雄能源水泥分公司的中控室,操作工李春丽正专注地注视着屏幕上的生料配料曲线。“现在只要参数出现超过常规的微小波动,系统就会自动发出预警。我们每个班都紧盯着‘小指标竞赛’看板,时时刻刻都在优化操作。”她指着屏幕上显示的高合格率数据说:“这个成绩比年初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现在各个班组之间可都在暗中较劲呢。”
这样充满活力的工作场景,正是圣雄能源开展“质量管理元年”活动的生动写照。今年年初,圣雄能源积极响应新疆中泰关于全面强化质量管理的战略部署,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志国在年度工作会上全面传达并部署“质量管理元年”的相关工作,并明确要求全体职工“向管理要效益,以质量求生存,用效率谋发展”。九个月来,这场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变革已经深度融入企业生产全流程,成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热电分公司一角(刘兄兄摄)
在水泥分公司,曾经的电石渣配料环节是影响生料质量的“卡脖子”难题。通过推行“小指标竞赛”,实现了从原料配比到磨辊压力每个环节的标准化突破,每个参数都建立了可追溯的质量基准。与此同时,电石分公司的变化直观地体现在数据上。“去年一季度报警频次较高,通过生产信息化系统升级、优化工艺指标管理、实施设备设施预防性检修、确保设备完整性等措施报警数量较去年一季度下降70%,操作台上的提示音明显减少,大家反而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工艺优化中。”主控李娜介绍道。这一显著改善得益于“一炉一策”动态管理与“四个一”机制的深入实施,仅乙班就通过数据优化将单炉电耗降低了3%。
氯碱分公司一角(李明辉摄)
在氯碱分公司检修现场,电解乙班班长王盛荣随身携带一本200多页的操作规程手册。他介绍道:“以前检修完全靠老师傅传帮带,现在新员工按手册就能完成‘故障代码-处理流程-验收标准’全链条操作。”这套标准使单次检修效率提高40%,安全性显著提升。分公司还完成571项法规标准更新和62项制度修订,全年预防性检修任务完成率达98.9%。在工艺与产品方面,积极推进助剂国产化替代,PVC助剂成本同比下降0.28元/吨,实现100%替代;1#装置筛板汽提塔审计改造已完成旧塔拆除和新塔基础建设,新增吨袋包装线产能达800吨/天,年节约包装费用约250万元。
公司层面系统制定并实施了《新疆圣雄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质量管理规定》及《新疆圣雄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提升方案》,设立首席质量官,强化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管控。企业引入“云科税通”智能管理平台,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08%,归集研发费用1.12亿元。在产品升级与工艺优化方面,成功填补了特种水泥产品空白,实现了片碱产品“零结块”,并建成了4条手动与1条全自动PVC吨袋包装线。
在圣雄能源全面推进质量管理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公司通过建设智能化质量管控平台,实现对生产全流程上千个关键指标的实时动态监控和智能预警,使质量管控效率提升80%以上。在电石、PVC等核心产线建立数字化示范车间,形成12项标准化质量管理规范。同时创新构建产业链协同机制,与战略供应商共建原料质量追溯体系,畅通24小时客户服务快速响应渠道。生产技术部部长姜雷对此表示:“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既要响应国家智能制造号召,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质量管控能力,更要让客户用上放心产品,真正实现从原料到服务的全链条质量保障。”
从原料端到成品端,圣雄能源各分公司的实践共同勾勒出质量管理的立体图景。当操作员精心调整参数、主控人员记录报警下降曲线、检修班长严格按规程验收质量时,这些一线场景生动体现了质量管理理念已经从制度文件转化为员工的实际行动。“看到指标波动就想主动调优”的意识转变,正是质量文化在企业深深扎根的生动注脚。
展望未来,圣雄能源将在当前生料合格率持续提升、报警数量大幅下降、检修标准化全面落地等“质量管理元年”亮眼成绩的基础上,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持续深化质量管理数字化转型,搭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质量大数据平台,启动“质量标杆培育计划”,推动质量管理向上下游延伸,构建“从原料到服务”的质量全闭环,不断夯实管理基础,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强劲动能。
【打印本文】 【关闭】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