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逊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托克逊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 2023-09-24     浏览次数:    【字体: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二五以来,托克逊县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以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为使命,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总基调,充分把握和应对发展、改革、稳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积极践行市委夯实一个基础、打造三个版本、建设五个吐鲁番的发展战略,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在建设绿色风城、魅力水乡、幸福驿站的征程中实现了新跨越,各项重大战略任务积极稳步推进,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总体战略,牢固树立逆向思维、法治思维和战略定力,以平安法治建设为载体,充分发挥“八位一体”抓稳定领导班子主体核心作用,用好用活“五把钥匙”,秉持“人往基层走,力往基层使,钱往基层用”的谋事导向,坚持一反两讲,“三位一体、四位一体”综合发力,践行“小网格、大防控”微观治理体系,持续开展民族团结十大工程,不断强化情报信息搜集研判,深入推进“严管理、强基础”二项重点工作,实现了“三个坚决”和“零反弹、零风险”目标。

综合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十二五”期间,预计全县生产总值达到51.93亿元,年均增长9.48%;人均GDP预计达到40428元,是2010年的1.8倍;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2.9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5.18倍,年均增长40.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25亿元,年均增长23.3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99亿元,年均增长5.9%全县经济总量稳定快速增长、投资消费同步拉动、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8.3:61.4:20.3调整到19.4:60.8:19.8全力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精品版红枣、哈密瓜、设施果蔬、葡萄等精品特色农业长足发展,“七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卓有成效;加强专业化养殖,“托克逊黑羊原产地证明商标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并建立了保种基地,累计完成牛羊育肥115万头(只)。加快农业产业园建设,徽商生态循环畜牧产业园已开工建设,培育自治区级后备龙头企业2家、新增疆外农产品销售窗口2个,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发展的“创业版”以转方式为主线,促进煤炭、煤电、煤化工、无机盐化工、建材、食品和酿造加工业等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培育。以电力生产为龙头,以电带煤,以煤促电,以煤、电、电石、聚氯乙烯为主导产品的煤电煤盐化工产业链初步形成;以风能、光能生产为核心,配套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新能源全产链正逐步形成;完成白粮液酒厂扩建,“零海拔”酒庄和11个小酒庄压榨生产线及酒罐安装完毕,已试生产葡萄酒百余吨;鑫源、德源酒庄主体框架已完工,白酒和葡萄酒产业实现重大突破。倾力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再生资源(城市矿产)园区、中泰圣雄乙炔精细化工园三大百亿园区。201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4.22亿元,年均增长10.2%全力打造旅游物流产业发展的“升级版”。高起点、高水平推进县域旅游产业发展,天山红河谷游客服务中心、盘吉尔怪石林景区一期工程、南湖村“万亩杏园”景区和美食天下一期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积极举办杏花季、新疆(托克逊)拌面文化旅游节等特色节庆活动,点亮了吐鲁番西线旅游启动托克逊县集装箱货运综合枢纽铁路规划,具备1200万吨货运能力的奥龙达铁路物流园集装箱“旱码头”正式启用,贯通南北的雨田望布煤炭铁路专用线已通过验收,振坤物流园一期已投入使用,支撑县域现代物流的“铁三角”格局已基本形成。

基础设施支撑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基础设施布局和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基础保障能力稳步提升。综合交通能力进一步增强。以改善路网空间布局和站场能力匹配为重点,加大农村公路建设,累计实施一般农村公路建设项目25个,建设里程192.682公里,改造危桥2座,共计91.04米,全县农村公路养护里程达到1090.214公里。建成S301线,积极推进矿区、园区道路建设,基本形成连接各矿区及产业园区的现代化装运专线,县客运站和2个乡镇客运站建成投入使用。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坚持节水与增水相结合原则,完成阿拉沟水库工程,实施了白杨河城区上游段综合治理工程、280公里百里大渠惠农工程、9万亩农业高效节水工程、73.49公里牧民定居引水干渠以及小草湖-四乡镇农村安全饮水主管网工程电力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完善区域电网,积极配合吐-巴750千伏单回输电线工程建设,加快县域内220千伏工程、110千伏工程和农村35千伏配套工程,全县已建成220千伏变电站6座、110千伏变电站12座、35千伏变电站13座,连接南、北、东疆电网的枢纽和疆电东送的重要电源支撑点,电网和供电条件优越凸显。推进信息化建设。光纤通讯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3G业务全面覆盖,智慧旅游不断推进,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依托我县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科学规划了以“一园四区”为核心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推开编制完成了全县城镇总体规划,加快县城北区开发、对口援助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城乡结合部提质扩容,统筹城乡公用设施规划建设,带动特色乡镇快速发展,城镇化率达37%以上。顺利完成伊拉湖撤乡建镇工作。大力改善县城交通条件,友好西路、广场路、滨河大道、白杨河二期景观大道建成通车。加大了市政设施投入力度,水、电、路、通讯等公共服务配套体系基本完善。深入开展了治理脏乱差、建设新疆大客厅专项行动,城市环境面貌明显改善,成功创建为自治区卫生县城和园林县城。

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坚持民生优先,实施多项举措,大力改善民生,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4500元和10384.32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3.81%15.92%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建成安居富民房11740套,完成棚户区改造和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4671套。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控制在3%以内,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扶贫开发成效明显,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由3680元增加到5990元,减少农村贫困人口336户、3337人、实现了2个贫困村“摘帽”。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义务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义务教育全面迈向优质均衡发展;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中等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体系逐步健全,传染病监督体系基本形成。城镇居民“五七工”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农村特困人口、“五保”供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新农合参合率达100%,新农保参保率达100%,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就业形势保持稳定。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创新能力有所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生态立县”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环境可持续、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全力推进以防沙治沙为主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突出抓好“三北”五期防护林、退耕还林、公益林保护、封山(沙)育林等工程,不断加大退牧还草工作力度,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绿色生态屏障。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6%,城区绿化率达到45%。全面抓好节能节水工作,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工程节能减排,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实现减排目标;大力实施城市节水、农业节水、工业节水、生活节水工程,加强水源地保护,构建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产业体系和生态体系。积极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推进低碳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建设。

对口援疆工作成效明显以产业援疆、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主动加强与湖南的对接。“十二五”期间援建项目15个。全面落实安居富民示范点建设、农村安居富民旧村改造、城镇廉租房援建项目;完成了托克逊县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中心项目、普通高中(托克逊二中)建设项目、企业孵化中心建设项目、援托克逊示范性幼儿园建设项目;完成了托克逊县福利中心建设和援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大楼建设;此外,推进援疆干部服务中心暨人才公寓建设项目和援托克逊社区阵地项目建设;加大对教师、干部的培训工作。对口援疆工作,在改善城乡住房、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医疗服务、产业发展、基层政权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专栏1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

指标

2010

规划目标

实现情况

2015

年均

增长 %

2015年预计值

年均

增长(%

经济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29.37

≥80

18

51.93

9.48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25056

49500

13

40428

16.3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

2.79

≥8

20

8.25

23.3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70.05]

[≥300]

28

[362.9]

40.6

经济结构

三次产业结构(%

18:64:18

18.3:61.4:20.3

19.4:60.8:19.8

-

工业增加值比重(%

50.7

62

30

47

--

城镇化率(%

25

48

--

37

--

民生改善

平均受教育年限

12.5

13

1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2826

≥23720

13

24500

13.81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元)

4960

≥8360

11

10384.32

15.92

城镇登记失业率(%

3.9

≤4

--

3

--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

0

100

--

100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100

100

--

100

--

可持续发展能力

人口(万人)(包含流动人口)

12.28

16

3.8

18.52

7.8

人口自然增长率(

8.11

≤11

11

10.7

森林覆盖率(%

3.4

≥4

3.6

2.3%

城区绿化率(%

20

45

45

万元GDP能源消耗降低(%

有效控制

有效控制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0.56

0.65

0.63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45

55

100

基本农田控制量(万亩)

22.8

22.8

22.8

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总量(万吨)

3.5

3.5

备注:生产总值、第二产业总产值、第三产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2015年数值都是预计值。

第二节 发展环境

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经济呈现缓慢回升势头,但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加大。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但经济下行压力不容忽视。从区内看,中央将新疆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新高度,新疆发展步入新的历史时期,为吐鲁番市和托克逊县更好地发挥资源、产业、开放区位优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是新疆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不断推进,托克逊全面扩大开放迎来战略机遇。托克逊县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地处南疆、北疆、东疆三疆交汇地,毗邻乌鲁木齐大都市、天山北坡经济带,公路交通发达,铁路运输条件便利。托克逊县是吐鲁番市对外开放的门户,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不可或缺的驿站;同时也是打通南北疆、快速连接乌鲁木齐市、承接乌鲁木齐都市圈辐射并向南疆转移的重要载体。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全面铺开,托克逊县也将迎来基础设施大改善、产业大转型、改革大开放的重大历史机遇,将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新的战略支点,为打造托克逊县经济升级版奠定坚实社会环境、政策环境条件。

二是中央将新疆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新高度。随着国家加大对新疆全方位发展的支持力度,将依法治疆纳入中央治疆方略,为推进新疆实现稳步发展、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保障。特别是加快重大产业配套设施建设,为托克逊县在积极选择承接东部转移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营造了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是乌吐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托克逊地处天山北坡城市带,随着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区纳入国家层面重点开发;伴随兰新高铁的开通,吐鲁番机场建成,高铁联动、空铁联运,吐鲁番市融进了乌鲁木齐市一小时经济圈,两地的同城效应已逐步显现。尤其是乌吐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有利于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增强自身发展实力和内生动力。

四是北电南送煤电基地的确立。托克逊县作为连接南、北、东疆电网的枢纽和疆电东送的重要电源支撑点,电网和供电条件优越,是全疆供电条件最好和电厂上网最为便利的县市之一。托克逊县作为自治区乃至全国大型煤电综合能源基地,具备了参与到乌鲁木齐城市经济圈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有利条件。自治区批准的北电南送基地设立在托克逊,缓解了南疆电力需求与能源供求的矛盾,减轻环境压力,促进煤炭基地的集约化开发。

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挑战。一是新疆处于三期叠加的基本形势没有改变,稳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分裂和反分裂斗争尖锐复杂,“三非”活动屡禁不止,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稳定的基础还不牢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任务艰巨。二是经济新常态下,作为以工业拉动为主的县域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素质不强,工业效益下滑,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转型发展的目标要求日趋紧迫。三是城乡发展不均衡,美丽乡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城镇化水平低,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难度大。四是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不足,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繁重,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教育发展水平偏低,人才培养结构不尽合理,实现全面脱贫目标压力大。五是生态环境建设和节能减排任务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约束加大,实现“两个可持续”和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艰巨。六是创新机制不健全,创新能力不足,改革创新任务十分繁重。这些问题与困难都需在“十三五”期间予以重点关注,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

总体判断,十三五时期的托克逊县处于黄金发展矛盾凸显并存期。尽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机遇总体上大于挑战。十三五时期,是托克逊县经济社会全面优化提升的关键时期,是优势资源大开发、产业大转型、绿色能源大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消除瓶颈、打牢基础、改善民生、蓄势而发的非常期,更是决定命运的决战期。


第二章 坚持四个全面,明确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党委八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市党委工作会议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突出理念引领、问题引领、实践引领,明确“八大产业、六大基地”战略定位,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创构建绿色风城、魅力水乡、幸福驿站的新局面。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促进和改善民生,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要把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加强民生薄弱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建设,推进民生跨越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协调发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从实际出发,把握发展新特征,坚定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改善生态环境,更加注重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民生优先,推进共享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把促进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集中力量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切身的民生问题,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坚持生态立县,促进绿色发展。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生态立县理念,坚持走两个可持续发展道路,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立足资源环境承载力谋发展,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

——坚持依法治县,推动和谐发展。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正确处理稳定和发展的关系,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实现以法促发展、靠法治保稳定、用法治惠民生;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努力促进宗教和谐;坚持维稳工作常态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托克逊县社会公平、正义、和谐发展、长治久安。

——坚持改革开放,推动创新发展。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紧紧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战略机遇,抓住对口援疆发展机遇,把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作为十三五发展的重要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文化为纽带,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驿站的地缘优势,加强与中亚、区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引进来、走出去步伐,努力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走出一条开放带动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确保我县发展在科学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进。

第三节 发展思路

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稳定与发展并重,改革与创新同行,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乌吐经济一体化为重要契机,突出特色,放大优势,围绕“一个总目标”,坚持“一条主线”,突出“两大任务”,实施“五大”战略,紧扣“三大”版本,实现“五大突破”,推进“六大工程”,构筑“八大产业”,努力打造“六大基地”。

——围绕一个总目标: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当前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做到两个坚决两个确保,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和谐局面。

——坚持“一条主线”: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经济发展惠及民生,以民生改善促发展,切实把发展目的真正落实到为民、惠民、安民,实现富民与强县的有机统一,推动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协调共进。

——突出两大任务: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始终抓好经济建设这个第一要务,走科学发展道路,加速优势资源开发与转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促使经济健康较快发展。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经济发展惠及民生,以民生改善促发展,实现富民与强县的有机统一,推动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协调共进。

——实施“五大”战略。(1开放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开放发展是永恒主题,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外联内通硬件与软件设施建设,力推对外对内一起开放;把创新驱动提升到战略层面,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提升文化引领作用;加强科技创新,助推经济转型升级。2)产业支撑发展战略。坚持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首要任务,作为经济发展第一要务的中心任务。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通过服务业与农业、工业等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实现现代服务业向工农业渗透、三次产业一体发展,全面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联发展、叠加发展,推动产业转型,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3)“一园四区”联动跨越发展战略。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要举全县之力,继续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向“一园四区”集聚,彰显集中集聚集群发展的新优势,真正把“一园四区”建设成为全县新型工业、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火车头。4)城镇带动、和谐发展发展战略。确保2020年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破口在于以城镇化推动加快新型工业化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相结合、生产方式转变与生活方式转变相结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5)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县”原则,坚持“两个可持续发展”。放眼“十三五”,国家在节能降耗减排方面的刚性约束力度更大,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最基本的战略,以最坚决的态度和最坚定的决心,加强节能减排和降耗工作,努力实现生态文明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

——紧扣“三大”版本。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推动力,强力推动工业经济由资源消耗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创业版”。坚持“农业固基”理念,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以产业化经营为纽带,以生态高效特色农业培育为基础,进一步提升现代特色农业“精品版”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旅游地缘优势,加大旅游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旅游产品,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升级版”步入快车道。

——实现五大突破:坚持生态立县,实施科技创新,加强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促进清洁低碳、集约高效和循环经济发展,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突破;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坚持以煤兴产,推进煤炭支柱产业向煤电一体化、煤化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装备制造业等产业的转变,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依托“0”海拔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定位生态、有机、特色、高效农业,促进产业融合,加快精品农业发展,特色优势农牧产品产业化发展实现新突破;依托丝路驿站交通优势和产业优势,积极打造联结南北疆、疆内外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节点,现代物流业实现新突破;依托丝路驿站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哈萨克风情文化、特色餐饮文化等文化优势,积极开发旅游资源,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渲染多彩文化,强力打造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文化旅游业实现新突破。

——推进六大工程:农民增收致富工程、文化引领工程、重点城镇提升工程、基础设施强化工程、民生保障工程和绿色生态工程。

——构筑八大产业: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优煤化工产业,壮大农牧业、物流、旅游三大支撑产业,培育金属开采与冶炼、新型建材、新能源及其装备制造业四大战略新兴产业,建设八大产业体系。建设全疆重要的煤炭盐化工产业体系;建设全疆重要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建设全疆重要的有色金属采选产业体系;建设全疆较有影响力的新型建材产业体系;建设全疆重要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业体系;建设全疆重要的绿色生态设施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特色林果及加工产业体系;建设现代畜牧业及加工产业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建设特色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打造六大基地。将托克逊县建成打造为全国重要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生产基地、全疆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现代煤化工基地、新型建材基地、绿色生态农牧业生产基地和丝路驿站现代物流基地。

第四节 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到2020年经济发展能力明显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社会稳定明显巩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实现。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进一步做大经济总量。在生态美好、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到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以上;地方财政公共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3‰以内。

——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城乡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9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600元。城镇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五年新增城镇就业1.25万人,五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完善社会公共保障体系,学前和中小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覆盖面达到100%,加快普及义务高中阶段教育与职业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高于11年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新建安居富民房10846户,完成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3297套。实施精准扶贫,提高贫困人口致富能力,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3‰以内。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得以提升。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现代农业化、新型城镇化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基本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统筹城乡获得新进展。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三次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到12:60:28,其中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战略新兴产业进一步发展;城乡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6%以上。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率稳步提高,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自治区下达指标内。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3.56亿方,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控制在43方,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5;坚守22.8亩基本农田控制量,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森林覆盖率达到4.2%,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5%;城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90%以上,建立农村垃圾集中清运处置体系,配齐环卫设施,打造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

——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县,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基本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快依法治县建设步伐,建立有力的法治体系,各民族更加团结和睦,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全民国防意识进一步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


专栏2           “十三五”托克逊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指标类别

指标名称

2015

2020

年均增长( %

属性

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51.93

88

10

预期性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40428

56000

12.7

预期性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362.9]

[650]

13

预期性

地方财政公共收入(亿元)

8.24

11.03

6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4.85

7

10

预期性

民生保障和居民收入

人口自然增长率(‰)

11

13

约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

约束性

城镇新增就业(万人)

[1.16]

[1.25]

预期性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万人次)

[7]

[5]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100

100

约束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

100

100

约束性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万套)

6271

3297

约束性

农村安居富民工程(万户)

11146

10846

预期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4500

38900

9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收入(元)

10384

17600

12

预期性

结构优化和创新驱动

工业增加值(亿元)

24.22

40

10

预期性

三产结构

19:61:20

12:60:28

预期性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37

46

预期性

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

2.5

2.5

预期性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3

95

约束性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88

90

约束性

平均受教育年限

13

15

10.5

预期性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基本农田控制量(万亩)

22.8

228

约束性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63

0.65

约束性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5

[10]

约束性

非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耗比重(%

预期性

绿洲森林覆盖率(%

3.6

4.2

约束性

城市绿化覆盖率(%

45

55

约束性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

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注:1、带[ ]为五年累计数。2、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纯收入绝对量及增速按2015年不变价计算。3、预期性指标是政府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并适时调账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努力争取实现。约束性指标是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政府责任的指标,是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共利益领域提出的工作要求。政府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利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

第三章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深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定力,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社会治理的一线作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创新宗教事务管理机制,加强公共安全和生产安全综合治理能力,逐步健全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构筑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大格局。

第一节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坚持厉行法治,深入贯彻依法治疆基本方略,坚持“依法治县、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以平安法治建设为载体,建立完善完备的民主法治工作体系,强化六个法治化建设,不断提升依法治县水平。

加强法制政府建设。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司法行为、加强检察职能、审判职能,全面提高党依法治县理政、依法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全面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推行综合执法,全面提升政府工作法治化水平。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全面实施“七·五”普法工作,以“法治八进”为载体,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形成浓厚的法治氛围,全面实现法治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市场、进清真寺、进家庭的目标。增强干部群众法治观念,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努力维护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

第二节 加强民族团结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运用各种载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各民族之间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良好社会氛围,使“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和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深深扎根。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化民族团结细胞工程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示范点创建工作,各乡镇每年创建示范点3—5个;大力表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每2年开展县级表彰一次,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加强各民族文化建设,开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每年争取实施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1—2个。

第三节 促进宗教和谐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

第四节 提高公共安全管理水平

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监管、突出重点、落实责任”的原则,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高全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水平,推进“平安托克逊”建设。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积极推进食品药品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食品药品监管队伍建设;依法强化食品药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监管的全覆盖,完善检验检测和认证技术手段,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应急体系,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做好环境敏感区(点)、重点污染源和农产品生产安全的监测,加快危险废物收贮设施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深化安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管理制度,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积极应用信息化加快对传统监管方式和手段的改造提升。加强安全生产与应急救援保障综合能力建设。加强安全执法力量配备,继续开展打非治违,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深化隐患源头治理和安全专项整治,强化事故风险控制。做好道路交通、矿山、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

加强综合应急管理。以预防和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为重点,不断完善社会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成覆盖全县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整合现有应急资源,重点实施监测预警建设、信息与指挥系统建设、应急队伍建设、物资保障建设、培训与演练建设等5大项目,加强地震、气象等重点自然灾害的应急监测、预警、通信保障能力,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灾害应急救助能力显著提高,灾民12小时内得到基本救助;突发气象灾害预警时效进一步提高,大风、冰雹、暴雨、强降雪、强降温预报准确率提高5-10%。

加强消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将城乡消防规划纳入城乡整体规划,按时完成各乡镇消防规划编制审批工作;将消防安全布局、消防车通道、市政消火栓等纳入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要内容,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全县城镇市政消火栓达到国家标准,形成建设、维护、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城市消防站、乡镇专职队等多种形式队伍发展,进一步加强现役消防队车辆、装备建设,征召政府专职消防队员,弥补现役消防警力不足。

第五节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紧紧围绕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抓手,全面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大力弘扬新疆精神,用正信对冲宗教极端,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基本文明素质,引导全县人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美丽乡村创建、民族团结创建为抓手,深化各类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第六节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建立与托克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信用建设制度体系基本完善,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基本建立;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等重点领域信用奖惩得以强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发挥有效作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信用环境明显改善,为托克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有力支撑。

    围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大重点领域,有效实施“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工程、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程、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三项专项工程,加快社会成员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推进托克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对守信主体的奖励和激励,出台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对列入“红名单”或信用等级较高的市场主体,在市场准入、政府采购、工程建设、政府专项资金安排、资质认定、评级评先等方面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绿色通道”支持激励政策,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对失信行为的表彰和宣传力度。加强对失信主体的约束和惩戒,健全失信惩戒制度,建立各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市场准入、资质认定、行政审批、政策扶持等方面制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建立行政许可申请人信用承诺制度。建立行业性约束和惩戒机制,推动行业协会对违规机构会员和个人会员实行警告、行业内通报批评、公开谴责等惩戒措施。对严重失信人进行联合惩戒,推进形成社会性约束和惩戒机制,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及时披露和曝光失信行为。


第四章 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县理念,大力实施生态修复、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管理和教育五大工程,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加强生态建设,实施低消耗、低排放、再循环、再利用发展措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托克逊。

第一节 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

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完善政策,发布全县主体功能区规划图和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目录,推动各区域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

加大生态建设和修复,抓好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对天然林实行重点保护,完善森林病虫害监测、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县乡村三级林木管护网络;推进主要干线沿线森林植被改造;加大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关井退田工程,确保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以防沙治沙为主线,重点实施防沙治沙、乡村绿化、特色林果业建设、生态保护、绿色通道,五大工程建设。力争到2020年,新增人工林面积5万亩,其中防护林2.6万亩,经济林2.4万亩;构建以设置沙障、植树造林、封禁保护等措施的工业园区防沙治沙综合治理屏障。到2020年,工业园区完成设置芦苇沙障2000亩,铺设滴灌6000亩,乔、灌、草结合造林绿化6000亩。构建县域绿州北部防沙治沙综合治理屏障。完成设置芦苇沙障5000亩,铺设滴灌1.5万亩,乔、灌、草结合造林绿化2万亩。完善绿洲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和道路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实施4000亩农田防护林和护路林的补植补造和老林带、残次林更新工程。到2020年,完成更新3万亩;加强新建干线道路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新建公路绿色通道面积5000亩,县、乡道路林带3000亩。

力争2020年富民安居区绿化率达到30%以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2%,生态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努力把托克逊县建设成为全疆生态经济强县。

专栏3                   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项目

1、托克逊县湿地保护工程:计划投资5000万元

2、托克逊县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林3.6万亩,计划投资5400万元

3、托克逊县防护林工程:新造林50000亩,计划投资8250万元

4、托克逊县沙化土地封境保护项目:封境35.7万亩,保护沙化土地,计划投资51456万元

第二节 加强环境保护力度

以保障饮水安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不断改善城乡环境质量。积极预防和修复地下水污染,重点控制地表水敏感区、地下水富集区和城镇饮用水水源地等区域污染物排放。深度治理和管控纺织服装、煤化工、盐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废水污染。加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矿区环境保护与修复,禁止矿山废水、废气、废渣无序排放。加强大气污染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保障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对PM2.5颗粒物污染控制,加快燃煤电厂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加大城市机动车尾气控制力度,提高集中供暖覆盖率。大力实施城乡环境整治工程。加强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分类处理等环卫设施建设,建立村收集、乡镇和县市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体系,实现城乡污水处理同步配套建设。实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治理工程、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四大工程,结合富民安居定居兴牧等工程,推进集中连片与分散治理相结合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广农村环境保护适用技术,完成农村生态修复和相关技术的试点示范。积极推广施用农用有机肥,提高农药、化肥利用效率,严格控制农药、化肥、地膜等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2020年,确保城市空气质量好于级的天数比例达到82%,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95%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90%以上,建立农村垃圾集中清运处置体系,配齐环卫设施,打造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

第三节 加强资源节约利用

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不突破。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和总量控制,严格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水资源论证、入河排污口管理和水(环境)功能区分类管理等制度,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以农业节水为重点,推行现代节水灌溉新技术,大幅度降低灌溉定额。加强地下水保护与管理,严格控制超采、滥采地下水,坚决制止非法开荒,有序实施退地减水。全面开展地下水资源量普查和污染状况调查,复核地下水超采区,划定地下水禁采、限采范围和地下水位控制红线,建设地下水战略储备和应急水源地。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制度,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确保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严格遵循国家供地政策,优化建设用地结构,落实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要求,完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体系,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强化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到2020年,耕地保护面积不少于34.2万亩,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加大矿山开发规模结构调整力度,严格矿山资源市场准入制度。推广先进适用的采选冶技术、引进先进设备,显著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力度,促进矿业转型升级。通过收购、兼并、参股、改造等多种形式,合理整合现有矿山企业,促进关联企业供需衔接和上下游产业的配套,推进精深加工,提高生产规模和科技利用水平,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按照生态矿业建设要求,提升矿山废弃物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实施采矿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同步治理,重点开展风景名胜区、保护区和主要交通干线两侧的露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矿山复绿工作。

第四节 推动低碳循环经济发展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以提高资源产出率为目标,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领域、各环节循环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完善循环农业标准体系,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试点,充分利用托克逊县丰富的光热资源优势,实施“畜光互补”,在羊舍顶部布置光伏面板,一方面满足企业和农户自身的用电需求,经济效益突显;另一方面通过热能的转换,缓解夏季高温和冬季极寒温差,为牛羊的饲养营造冬暖夏凉的温和气候和舒适的环境。企业和农牧民可以形成资源互换,从而形成节能、高效、环保为一体的可循环化产业融合的格局。积极推广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技术,林区积极构建林下经济林草一体化等产业链;牧区和养殖小区积极发展畜禽养殖-粪便-沼气(或粪便生化处理加工)-有机肥等产业链,争取建设畜牧业循环经济试点。

完善城乡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网络,不断提高废旧物资分拣、处理与利用水平,积极完善城市生活污水再利用、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加快建设农业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提高畜禽粪便利用和沼气建设普及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余热余压及废气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城乡低碳循环发展。

坚持新引进的项目必须是国内领先的工艺技术、国际最低生产耗水的工艺技术,全面实行煤炭等资源的清洁开采和高效利用,实现粗放高耗增长向集约绿色发展转变,提升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构建具有资源型地区特点的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社会协调的发展模式,促进全县工业同时向智能、循环两个目标迈进。围绕打造现代煤炭产业基地和建材基地,依托丰富独特的优质煤炭资源,实现以煤为基、以煤兴电、以煤延伸、多元发展,全面促进三废资源综合循环利用。


第五章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保障能力

按照适度超前、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环境友好、安全可靠的原则,大力推进以水利、交通、能源、信息及市政公用设施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为托克逊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第一节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积极践行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全面落实“重水、惜水、护水、管水”新思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推进重大水资源配置和枢纽工程建设。加快防洪控制性工程堤防建设步伐,规划建设乌斯通沟和巴依托海两座中型水库,实施白杨河流域防洪工程和阿拉沟流域防洪工程、坎儿井改造加固、塘坝配套改造工程、机电井改造工程、渠首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等项目。

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把节约用水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推广高效节水、优化用水结构。2020年,用水总量控制到35646万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6999万立方米,农业用水27567万立方米,生活用水1080万立方米。加大以高效节水灌溉为主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高效农业节水设施5万亩,防渗改造斗、农渠210公里,积极争取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基本农田水利设施水平。到2020年,灌溉水资源利用系数提高到0.65,农业用水比重降低到90%以下。

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强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作,为全县更新改造农村配水管网及入户管网设施,新建农村供水管道100公里、改造农村供水管道200公里、建设1个县级“智慧水务”运营服务中心,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供水保障率、水质合格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加快实施农村供水提升改造工程,完成农村饮水供水管网改造工程,解决3万人的饮水安全和农村供水基础设施老化问题,力争“十三五”末,努力建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城乡安全饮水体系,使农牧区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100%

加大水环境保护力度。加快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科学合理调整用水结构,转变用水方式,坚决守住“三条红线”和实行严格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实现水资源最佳的优化配置。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白杨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阿拉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及艾丁湖生态保护工程。进一步提高我县水资源管理水平,在“十三五”期间相继建设阿拉沟、白杨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程、地下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灌区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第二水源地保护工程等项目。合理利用水资源与防治水污染相结合,努力提高再生水利用率,鼓励利用非常规水源。积极推进水权水价改革,逐步体现水的商品属性和水资源的稀缺性。

专栏 4                   重大水利建设规划项目

1.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乌斯通沟水库工程项目、巴依托海水库工程、渠首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项目

2.防洪工程项目:白杨河流域防洪工程、阿拉沟流域防洪工程

3.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新建5万亩田间农业高效节水工程项目;改扩建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防渗改造斗渠210km,新建量水堰736座;托克逊县阿拉沟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4.引水工程:托克逊县引水工程、阿拉沟水库-伊拉湖工业园区-核心工业区引水工程、

5.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托克逊县农村安全饮水升级改造工程。

6.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白杨河流域水土保持工程、阿拉沟流域水土保持工程。

第二节 完善交通网络建设

按照着力全局、立足县情、合理布局、干支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改善路网空间布局和能力匹配为重点,统筹各种交通方式,加强公路、铁路支线、站点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和完善四主干、一旅游线,多辅线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完善公路路网建设。规划建设455.7公里以专用道路为主的干线公路,完善公路路网建设。加快实施吐-托快速通道、托克逊县-沙尔湖道路等重要项目建设,争取将盐湖-通沟-托克逊道路项目列入新疆“十三五”普通省道网规划。到“十三五”末,形成以G30线、吐托大道、托-沙公路为主线的东部环形快速公路网络;以G3012线、盐湖-通沟-托克逊线、S103线为主线的北部对外环形公路网;以X079Y075线、黑山-墨龙线、S103S301线为主线的西北经济圈内部环形公路网;以G3012线、托克逊县工业园-彩华沟-库米什露天煤矿线为主线的南部内外环形公路网;以G0711乌鲁木齐-尉犁高速公路建设为依托,力争建设乌鲁木齐县-托克逊县互通道路及隧道工程。

推进新农村道路建设。继续加大一般通村油路项目投资建设力度,完善农村公路路网,着力改善提升乡村公路等级,提高农村公路通畅深度,实现每个行政村庄道路硬化。积极推动阿乐惠镇道路50公里;“安居富民”配建道路150公里;完成8个贫困村基础道路142.1公里。分年度对部分主要已超期服役的农村公路进行升级改造,通过改建的方式提升道路等级。

加快矿区、园区道路建设。形成连接各矿区及产业园区的现代化装运专线,逐步构建现代交通体系。新建黑山-墨龙道路50公里;托克逊县工业园-彩华沟-库米什露天煤矿128.7公里;生态畜牧产业园道路62公里;库米什镇4万亩酿酒葡萄种植基地道路80公里;中核金正园区道路、黑山克布尔碱园区道路7.6公里;红岭园区道路1.074公里;改建Y073线岔口-托克逊县库米什露天煤矿72.385公里。

推进铁路交通建设。做好园区公路网和铁路专线的对接,积极推进望布(鱼儿沟)-黑山铁路项目、望布(鱼儿沟)-艾丁湖-沙尔湖铁路改扩建项目,加大鱼儿沟站升级改造力度, 充分利用鱼儿沟站编组1200万吨/年的运输能力,规划建设鱼儿沟-托克逊-吐鲁番北站连线,争取县内设立客运和货运站点,构建与兰新铁路、南疆铁路的环形运输网络体系,全力打造西向霍尔果斯口岸、阿拉山口口岸至中亚及欧洲的亚欧班列,南向喀什红其拉甫口岸中巴经济走廊的南亚中东班列。

加快旅游环线建设。结合旅游专项发展规划,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适应现代旅游业的旅游公路网,完善旅游交通网络体系。新建红河谷-巴依托海35公里道路;X079线岔口-克尔碱镇红山村旅游景区道路25公里。

完善交通发服务、管理体系。加强城乡公交首末站建设,实现城市公交候车站点覆盖率90%。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站,推动重点乡村客运站、自然村候车亭、招呼站建设,推进农村客运网格惠民服务。基本建成公共交通智能调度中心,客运联网售票系统拓展至重点乡镇客运站。2020年末,实现乡镇标准化客运站覆盖率100%,建制村队招呼站覆盖率100%;乡镇客运班车通达率100%,建制村队客运班车通达率达到98%。其中:高中级客车所占比重达到60%以上,旅游包车车辆中高级比率80%

专栏5                  重大交通建设规划项目

1、公路建设重大项目:升级改造X079线、X050线,新建伊拉湖-沙尔湖道路、盐湖-通沟-托克逊、吐鲁番-托克逊快速路

2、铁路支线项目:望布(鱼儿沟)-黑山铁路项目、望布(鱼儿沟)-艾丁湖-沙尔湖铁路改扩建项目、鱼儿沟-托克逊-吐鲁番北站连线。

3、矿区、园区重大交通项目:新建托克逊县克尔碱镇-黑山煤矿公路、黑山-墨龙煤矿公路、托克逊县工业园-彩华沟-库米什露天煤矿、Y073线岔口-托克逊县库米什露天煤

4、新农村建设道路重大项目:新建撤并建制村道路、改扩建克尔碱镇-阿拉惠镇道路、阿乐惠镇道路、安居富民、新农村建设道路、贫困村道路

5、旅游道路:新建红河谷-巴依托海道路

第三节 加强综合能源设施建设

坚持电源和电网建设并举,进一步增加煤电、风电、光伏产能效益,提升主干电网电压等级和稳定输送能力,提高电源供应稳定性和电网水平,全力打造北电南送电力供应基地。围绕区内外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低电价投资型经济新高地建设目标,大力推进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项目的建设。

加快电网建设。以提升主干电网电压等级和稳定输送能力为重点,加快构建220千伏骨干网,进一步完善110千伏供电网络,提高电网整体水平。十三五期间,托克逊县公用电网、配电网总计投资达4.9亿元,新、扩建110千伏变电站8座;新增110千伏主变10台,新建线路长度224千米。新、扩建35千伏变电站11座,新建线路长度213千米。建设10220千伏变电站及配套输电线路224公里。突出民生电力工程。完善农村电网建设,着重解决“低电压”问题,以及无电村、牧业村用电难问题。积极引进农牧民单户适用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逐步推广,实现全县农牧村镇电力供应全覆盖。提高农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提升农网装备水平和健康水平,提高农村电网自动化水平,最大限度地完善和优化农村电网结构。

专栏6                      电力建设重大项目

1、能源建设重要项目:华电托克逊2×66万千瓦火电项目,计划投资479270万元;

特变电工吐鲁番托克逊县10万千瓦光热续建项目,计划投资272275万元;浙能新疆托克逊2×50MW塔式太阳能热发电项目,计划投资298539万元。

2、托克逊县750千伏变电站:计划投资80000万元。

3、输变电重大工程:计划新建127.7千米,计划总投资65500万元,主要包括750千伏托克逊输变电工程、伊拉湖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托克逊克尔碱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托克逊东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黑山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博斯坦110千伏输变电工程。

第四节 推进信息化建设

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按照建设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升级和民生服务的迫切要求,以云计算平台建设为核心,以吐鲁番市托克逊县“互联网+”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项目为抓手,找准为突破口,先行先试,加大智慧基础设施,着力推进政务、产业、民生和维稳重点领域智慧应用体系建设,逐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进程。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网络强县战略,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到2020年,行政村宽带覆盖率达100%以上。大力实施“宽带新疆”战略,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建设和均衡发展。实现城镇普及光纤入户,有条件的农村实现“光纤入村”,重要公共区域无线局域网全覆盖。加大推进4G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力度,加强社会维稳信息保障系统、基层政权社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等建设,加快信息化平安托克逊建设。

加快信息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突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推进综合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推进农业互联网化,构建产、供、销一体化的有机特色农牧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推动农业信息化跨越式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并提升传统工业,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以大型重点企业为龙头,通过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等,培育新型制造模式,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型企业,推动物联网深化应用,推广大数据应用和云服务模式,推动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启动智慧旅游工程建设,深入实施智慧旅游发展战略,实现克尔碱旅游景区无线网络全覆盖,成立旅游网络宣传信息队伍,建立旅游官网、微平台以及电商平台,推进旅游信息智慧化。加快智慧物流平台建设,依托“淘宝·中国特色·吐鲁番馆”这一平台,设立托克逊馆,扶持和培养龙头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

推进数字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电子政务建设,普及和推广一站式行政服务,完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调机制,做好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工作,从而促进政务管理创新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推进民生领域信息化。以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管理为重点,加快社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的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强医疗卫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依托缩小城乡数字鸿沟计划,加强少数民族信息技术应用,推进农村信息化技术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创新完善社区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建设数字托克逊。2020年,互联网乡村通达率90%,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农村有线电视通村率和通户率分别达到100%80%

专栏7                         信息化重要项目

1、托克逊县综合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计划投资30000万元,项目占地100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绿化及硬化道路面积为6000平方米。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业务办公楼房、设备购置、网络建设、信息发布平台、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难以做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绿化及硬化道路,停车场、市场办公、景观建设等配套设施。

2、托克逊县“互联网+”中小企业信息平台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3000万元,建设6000平方米的数字化网络管理中心,数字化产品设计中心和电子化培训室。

第六章 加快新型工业化创业版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工业强化”发展战略,围绕吐鲁番市委建设“五大基地”,构建“九大产业链”,实现“六个百亿产业”的战略部署,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工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大力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产业融合,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创业版进程。到2020年形成煤化工盐化工、新能源装备制造、再生资源循环利用“3个百亿”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8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均增长40%以上。

第一节 打造全国最重要的煤炭多联产全产业链高地

打造全国重要的煤炭原料供应基地。着力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和煤炭资源整合,做好现有煤矿改扩建、升级改造与新建煤矿产能衔接,积极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加快克布尔碱矿区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和煤炭资源整合,鼓励支持博斯坦煤业与山东新汶集团、润田润北煤矿与新疆能源公司重组;重点建设克布尔碱矿区、黑山矿区、艾丁湖矿区3个千万吨级大型煤炭矿区。到2020年煤炭产能达到3000万吨以上,打造稳定可靠的煤炭原料供应基地,建设成为能源密集型聚集区和产业承接转移资源加工区的综合能源基地。

打造大型煤电综合性能源基地。充分利用北电南送和西电东送的历史机遇,依托煤炭资源优势,重点建设大容量、高参数、节能、节水、环保、煤电一体化机组,稳步推进煤电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全力推进52×66万千瓦火电项目建设,确保中泰化学煤电循环经济一体化、200万吨电石配套4×330MW动力站的建设。鼓励圣雄、中泰及华电电厂延伸产业链,扩大电力需求;积极争取将县能源化工工业园区纳入自治区电力直购试点范围,以形成和利用电价优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各投资主体,积极消化本地富余煤炭;稳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试点,促进火电、风电、光伏共赢发展。到2020年,全县火电总装机规模达到328万千瓦,建成为连接南、北、东疆电网的枢纽和疆电东送的重要电源支撑点。

打造现代精细煤盐化工产业高地。紧跟世界煤炭技术革命新趋势,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分类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着力推动煤化工产业全面优化升级,积极打造现代煤盐化工产业园。全力推进圣雄能源二期25万吨PVC项目建成投产,千方百计促进中泰化学110万吨电石、圣雄120万吨电石、50万吨PVC,神华年产50万吨焦油加氢、180万吨兰炭,天雨集团500万吨煤分质,远成100万吨型焦,黑山煤化年产20万吨活性炭等项目全面投产达效;积极推进中泰 500万吨/年兰炭、100万吨/年焦油加氢、80万吨/年甲醇、20亿立方米/LNG和中核金正煤基多联产项目的建设。着力打造以煤制油、煤制气为制高点,以煤制烯烃、煤制甲醇、聚乙烯、聚丙烯、1,4丁二醇等煤基多联产为方向的乙炔精细化工园区。

打造优质活性炭产业高地。以黑山矿区稀有优质煤种为基础,大力生产活性炭布、成型活性炭、蜂窝状活性炭块,饮用水处理活性炭罐、空调净化剂载体、净化血液、医药卫生等多样化、高附加值的活性炭产品,延伸活性炭产业链,建成全国最为重要的现代活性炭产业基地。

专栏8                  煤炭煤电煤化工建设项目

   煤炭:建设克布尔碱矿区(1425万吨/年),黑山矿区(2990万吨/年)两大千万吨级煤矿。支持雪银彩花沟矿山采矿规模从20万吨/年扩大到60万吨/年。

   煤电:建设华电托克逊火电厂(2×66万千瓦)、金林实业半焦尾气2×65兆瓦发电项目等疆内自用电源项目及一批疆电外送配套电源项目。

   煤化工:在确保中泰增资重组圣雄后产能的释放和提升,大力推进天雨500万吨煤分质清洁高效综合利用、神华年产50万吨焦油加氢、180万吨兰炭,远成100万吨型焦、黑山煤化工年产20万吨活性炭等项目的基础上延伸活性炭产业链,大力推进烟气脱硫脱硝装置制造项目,空气净化器和防化防护产品深加工项目、积极推进中核金正煤炭分级提质油煤共炼高效转化项目、金林实业黑山矿区集中供暖、50万吨煤焦油加氢及2×100万吨/年半焦项目、北京神雾120万吨电石及40万吨聚氯乙烯和17万吨LNG装置等一批重大项目。

第二节 打造全国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全产业链高地

加快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以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为平台,依托金风科技、天合光能风光产业领军企业,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创新新型制造模式,加快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大光伏、风机新材料等基础专用材料研发力度,促进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项目建设,培育壮大中车能源、中航惠腾等新能源装备器件制造企业,到2020年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50亿元。

    推动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依托托克逊县采选冶加工产业基础,推动优势企业强强联合、实施战略性重组,引导企业转型发展,促进企业产品升级改造。以先进装备、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引进大型专业风机、煤机、矿山机械等制造企业,重点围绕煤机装备、精密铸造、模具产业、矿山机械、纺织设备、水净化和处理类设备、环保设备等装备制造业,大力培育和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把托克逊县建成疆内重要的特色装备制造基地、先进的矿山机械设备制造基地。

第三节 加快推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推进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依托“西电东送”、“北电南送”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托克逊县风、光、火电互补综合能源优势,加快推进风电300万千瓦建设项目,加快太阳能资源开发,积极推进200万千瓦光热电项目建设,有序发展分布式发电项目。2020年全县风电装机规模达到200万千瓦,光伏装机规模达到75万千瓦。

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生产基地。依托自治区供销社鼎鑫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理、浙江超威和湖北骆驼两大集团铅酸蓄电池加工制造项目的建设,加快新疆再生资源(城市矿产)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立足全疆唯一铜冶炼企业烟道灰回收基地——安信资源综合利用公司,积极引进伴生矿产及尾矿、冶炼渣、废旧轮胎、家电、包装废弃物、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报废汽车拆解分割等综合回收再生项目。力争“十三五”期间,有6家企业能落地建成投产,全力打造全疆最大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生产基地。

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充分发挥县域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下游产品和高端应用产品,煤化工产业重点发展聚烯烃改性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高分子材料等新型材料;建材重点发展以黑色金属铁、锰为主,有色金属铜、铅、锌为主,非金属石材、石灰石、膨润土、高磷土、陶土为主的特色矿产品深加工产业,以废渣、废料、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的新型建材产业,形成大规模、新技术、环保型的新型材料产业集群。2020年,把托克逊县建设成为全疆重要的新型PVC管材、水净化材料、高档瓷砖、再生资源等建筑材料加工基地。把托克逊建成全疆重要的PVC生产加工基地;形成辐射中亚和全疆最大的光伏材料加工基地。

积极推动生物制药产业发展。促进山东新发(维生素原料生产),用玉米和片碱等作为加工,生产饲草料添加剂等项目落地建设,加大生物制药关键技术研发与引进,建设生物农业基地,鼓励发展中医民族医药及关联产业,鼓励国内外医药大集团参与生物制药开发与研制,打造具有突出品牌效应的特色产业。

专栏9                特色矿产品深加工产业项目

浙江三鼎科技有限公司膨润土深加工项目:项目总投资20000万元。

第四节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以市场为导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夯实食品和酿造加工基地积极发展酿酒产业。依托托克逊县白高粱和“吐鲁番”葡萄金字招牌优势,完善白高粱和葡萄酒原料生产基地建设,提升高档白酒精品化生产水平,到2020年白酒产能达到5000吨;建设以精品小酒庄(堡)为主,工厂化酒生产为辅的魅力“幸福驿站”葡萄酒城,打造精品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到2020年葡萄酒酒庄达到30座,产能达到15000吨。加快推进馕产业发展。按照“生态化、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原则,坚持原土风情特色,鼓励支持打馕现代合作社建立,实施品牌战略,开发新馕品种,严格产业标准,强化宣传,创新农超对接与电子商务营销模式,推动“馕品加工示范店”示范工程建设。加大葡萄、哈密瓜、桑葚等特色新产品研发和生产,加快葡萄饮料、葡萄食品、葡萄皮籽叶深加工等系列产业发展,拓展延长食品和酿造产业链;积极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发展壮大果片、果干、果汁、果酱、罐头等精加工产业,大力开发旅游休闲食品系列。积极发展民族特色的糕点、斗鸡、黑羊等地方食品加工产业,努力打造新疆清真特色食品加工基地,不断提升食品和酿造加工业产业发展水平。

推动建材业优化升级。重点发展新型节能建筑材料,推进建材产品的多元化;大力发展石材、水泥、PVC、铬渣等产业废渣综合利用,形成绿色环保建材产业链。

鼓励引进纺织服装业发展。积极推进纺织、布料、设计、成衣加工棉纺下游产业发展,推进盛泰年产20万锭纺纱配套4.8万吨无纺布和华帝年运动服、西服、劳保服等100万套、针织20万套流水线制作项目建设加大纺织、成衣加工及民族服饰、刺绣等加工企业招商力度。

专栏9                      重大农业产业融合项目

托克逊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葡萄酒产业园区建设项目:投资11.2亿元,辐射托克逊县城乡区域建设葡萄酒庄30座,种植酿酒葡萄4万亩。

第五节 加强产业园区建设

以全力打造煤电煤化工、新能源装备制造、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三个百亿元产业为奋斗目标,实施“一园四区”联动跨越发展战略,举全县之力,继续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彰显集群发展的新优势。力争到2020年,把托克逊工业园区打造成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争创国家级“循环型、节能型、环保型、绿色生态型”工业园区。

合理优化产业布局。依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交通、环境容量等条件,按照布局优化、差异发展、特色突出的原则,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价等园区职能,合理优化梳理“一园四区”发展框架。以产业园区引进新项目,以产业园区吸引、促进现有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大企业大集团,逐步形成特色产业园区,着力打造集新能源装备制造、低碳环保、产品研发和绿色生态五位一体的新能源产业示范园区。

大力强化园区建设,提升园区承载力。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政企联合的原则,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道路建设,形成“五横三纵”的路网框架;加大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水、电、路、通讯、暖气、天然气等完善配套设施,为入园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生产发展环境。

提升主导产业集群,发展规模效应。按照布局优化、差异发展、特色突出的原则,积极形成和完善循环发展的产业链:①采矿-冶炼(铁、镁、铁合金)-铸造件-机械加工-定型产品;②原煤--甲醇-二甲醚;③焦-焦油-精细化工-针状焦-碳纤维;④煤--发电-冶炼--钢材-废渣制品;⑤石英砂-玻璃-特种玻璃-制成品;⑥废渣-水泥-建材;⑦红枣、葡萄、杏等苗木-规模种植-技术服务-农产品深加工;⑧养殖-深加工-产成品;⑨硅料-铸锭(拉棒) -切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等产品的光电设备产业链;⑩塔杆-塔座-扭力板-刹车盘-轴承座、齿轮箱-法兰-风叶-轮毂-变频控制柜-调速电机等产品的风电设备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产品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把企业集团化建设作为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实现规模发展、集约发展、循环发展。


第七章 提升农牧业现代化精品版,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优化农牧业结构,加快农牧业转型升级,加强特色农牧业品牌建设,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现代精品农业,实现农牧业持续增效和农牧民持续增收。力争到2020年,实现农牧业持续增效、农牧民稳步增收,确保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达到17600元。

第一节 打造标准化农业精品示范生产基地

按照“退棉、优果、兴畜”的原则,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力度,打造特色农牧业品牌,建立八大标准化精品示范基地,力争将托克逊打造成首府的“菜篮子、枣篮子、肉篮子、酒窖子”。

全面落实标准化种(养)、管要求,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全面实施退棉战略,按照“精耕、精种、精管、精加工、精营销”的思路,推行标准化生产,突出发展红枣、杏子、蔬菜、花生、哈密瓜、黑羊、葡萄及葡萄酒产业等特色农业,打造西甜瓜、蔬菜、花生、葡萄标准化精品示范基地、孜然良种繁育基地、特色林果业标准化示范园和饲草料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到2020年,种植西甜瓜2万亩(精品瓜1.5万亩)、蔬菜2万亩、孜然良繁基地2万亩、优质饲草13万亩,设施农业种植率达到95%以上。提高林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成品种改良5000亩,建立标准化精品红枣示范园5万亩。

做强林果产业发展。发展以红枣、杏子为主的标准化精品示范园。在我县10万亩红枣园的基础上,发挥金润、金澳等红枣加工企业效应,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建立亩产红枣500公斤以上的标准化精品红枣示范园5万亩(在博斯坦乡建立2万亩、伊拉湖镇建立1万亩、夏乡1万亩、郭勒布依乡1万亩)。打造葡萄标准化精品示范基地积极探索政府、企业和种植户三方合作投资模式,加快打造库米什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到2020年,酿酒葡萄面积达到4万亩,中小型葡萄酒庄达到30座,采取财政贴息、公益性补贴补助等优惠政策,逐步推进葡萄架式改造,提高葡萄种植质量。

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充分发挥“托克逊黑羊”的品牌优势,围绕“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方向,大力发展农区高效养殖畜牧业,构建以农区牛羊育肥业为主,以特种畜禽养殖业为铺的特色畜牧业生产体系。加快推进徽商畜牧生态园区项目,力争完成1320个羊舍及饲料加工厂、有机肥厂、粪便处理厂、精料库、干草棚、青贮窖等设施建设。抓好黑山集中连片养殖小区建设,扩大现有养殖小区规模,完善屠宰场、隔离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无害化处理场、饲草料储备加工等配套设施建设。以牛羊肉生产、加工为重点,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以规模化养殖促进育肥业发展,以肉食品加工带动养殖业升级,形成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力争2020年底,牲畜存栏达到37万头(只),牛羊育肥120万只标准畜,养殖斗鸡2.5万羽。

第二节 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完善“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以现有特色旅游资源为依托,重点发展2家以上示范效应好、带动作用强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以金润枣业为引领,加快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红枣种植;以黑山畜牧生态园为依托,建立健全农产品源头管理、分级包装、精深加工、物流运输产业链;积极搭建电商网络和实体营销平台,发展外向型农业。

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积极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支持农业合作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努力实现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市场化、产业化经营,逐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十三五期间,确保全县有12家以上的规模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实现产业化经营,打造自治区级龙头企业1家,地区级龙头企业2家,打造自治区级以上知名品牌1个,发展休闲农业企业1家。

打造精品农民专业合作社。严格按照地区打造精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求,创新合作社发展模式,推进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创新试点,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重点扶持红枣、葡萄、设施农业、畜牧产品等高成长性农业专业合作社。

加快农业规模化发展。突出安全、特色农业优势,按照精种、精管、精加工、精营销的思路,进一步加大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建设,新增100个规模化养殖小区,年均增加20个养殖小区。加快徽商畜牧生态园区建设,建成全疆最大的黑羊育肥基地。加快技术创新,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等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充分发挥园区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延长农业产业连,提高农业附加值,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品牌建设为抓手,加大培育龙头企业力度,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引进、培育一批红枣、葡萄、哈密瓜、蔬菜、牛羊肉等加工企业,在花生产业技术支持及技术方面进行投入,着力扶持一批知名品牌企业,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规模和产品竞争力;大力培育一批主食加工企业,带动我县粮食生产稳步发展。2020年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0家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0%以上。

第三节 加强农业支撑体系建设

加快实施农业信息化建设工程。快速推进农村“三网融合”, 基本建成县、乡镇、村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建立起结构合理的农村信息化人才体系和专兼职信息员队伍;标准化农村信息服务站点覆盖所有行政村,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显著提升;农业信息化在大田种植、设施生产、规模养殖、农产品流通监管等领域应用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推广适时、适量和按需定位投放为核心的精准农业技术。建成5类农情数据调查基站,涉及主要农业门类和农产品的专业化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基本建成。

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稳定现有农技推广队伍,加强农业科技人员培训,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引进、推广和普及。加大对农牧业新品种和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力度,重点做好农牧业主导产品的改良工作。大力开展优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工场化育苗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一年三熟制技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引种与防控技术、设施农业立体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及航天蔬菜等的推广和应用。到2020年末农业新技术、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基地备案、农产品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加大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力度,加强农资市场监管,规范经营者行为,形成良好的农业市场环境。完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形成全覆盖的农产品质量监管网络,积极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到“十三五”末,农产品质量全检测率达到100%,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健全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加快建设农业防灾减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病虫害防治、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重大动物疫情、森林草原火灾、防洪抗旱、重大气象灾害等农业防灾体系的预报、预警、控制指挥及应急救灾能力。健全农业防灾体系,争取农作物参保率达到70%以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牲畜集中免疫密度和产地检疫率均达到100%


第八章 做强物流旅游业,加快服务业升级版建设

紧抓国家建设一路一带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全力打造南联北通的现代物流中心,全力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升级版进程,坚持大旅游、大融合、大产业、大服务的发展理念,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历史文化内涵,推动现代服务业大发展。

第一节 打造现代综合物流基地

依托交通便捷优势、资源优势和园区发展优势,以“立足工业、服务托克逊、面向新疆”为宗旨,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手段结合,以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为驱动,合理规划布局物流基础设施,整合物流资源,提升物流体系综合能力,构建便捷、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初步确立丝路驿站国际现代物流基地的战略地位。

    加强现代综合物流园区建设。按照“一个平台、两个依托、十个节点”为基础,大力实施物流通道建设,合理规划布局物流基础设施,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和交通枢纽节点布局,构建便捷、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继续加强托克逊县现代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实现多式联运,配给大批量货物转运的物流设施,为区域性货物中转服务。巩固、做大托克逊县黑山物流园园区规模,积极发展能源深加工产业,形成规模化的煤电综合调运化工基地。抢抓海关总署支持新疆发展19条意见“把乌鲁木齐打造成为西行班列的中心站”的机遇,充分利用鱼儿沟火车站编组场1200万吨/年的运输能力,作为乌鲁木齐铁路集装箱中心分站,实施托克逊县鱼儿沟集疏运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全力打造西向霍尔果斯口岸、阿拉山口口岸至中亚及欧洲的亚欧班列,南向喀什红其拉甫口岸,中巴经济走廊的南亚中东班列,形成特色资源的多式联运、特式联运、海铁联运,纳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国际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建设,拓展“一带一路”市场。

加强物流市场主体建设。优化城区商业区和大型社区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形成层级合理、规模适当、需求匹配的物流仓储配送网络。围绕重点产业园区和大型企业集团,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规范、扶持壮大1-2家物流企业上市。加大传统仓储、运输企业设施改造力度,大力应用现代物流技术装备,打造集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企业。支持邮政、供销进一步完善终端服务网点,拓展增值服务和高端服务,打造覆盖全县城乡的物流网络。

完善城乡配送基础物流网络。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的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着力加强以农村货运站为主体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县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乡镇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逐步完善以农村物流枢纽站场为基础,以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为支撑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提升托克逊县吐鲁番市农副产品物流副中心地位;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支持深度融合的电子商务网络,依托葡萄、哈密瓜等特色农产品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大力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加快推进物流现代化进程。实施物流标准化服务示范工程,培育大型物流企业,逐步推广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特种货物、大吨位厢式货车和甩挂运输等现代运输方式。大力推广集装技术和单元化装载技术,完善并推广物品编码体系,广泛应用条形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自动识别、标识技术以及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发展可视化技术、货物跟踪技术和货物快速分拣技术,尤其要大力发展和应用物联网技术,全面提高物流运营效率。

专栏10                     现代物流业重点项目

1、现代综合物流园区:计划投资45000万元。

2、托克逊县黑山物流园:计划投资30000万元。

3、托克逊县国泰投资有限公司伊拉湖镇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计划投资12200万元。

4、托克逊县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计划投资10000万元。

5、托克逊县夏乡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计划投资13000万元。

6、托克逊县农副产品交易中心:计划投资8500万元。

7、郭勒布依乡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计划投资10000万元。

8、托克逊县新疆奥龙达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鱼儿沟集疏运物流中心项目 :计划投资   25600万元

9、托克逊县振坤物流园仓储建设项目:计划投资5000万元

第二节 着力改造提升旅游产业

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总体要求,突出发挥托克逊县旅游民族特色、文化特色、自然资源优势,高效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旅游公共服务,推动建设一批精品旅游景区,着力打造集休闲、度假、探险、观光为一体的精品旅游目的地,将托克逊建成吐鲁番西线旅游经济增长核心区域,西域文化旅游网络中的重要板块,丝路驿站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202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8000万元,境内游客达80万人次。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通“托克逊-克尔碱”等旅游景点与高星级农家乐的旅游专线和途径线,将乡镇公路建设与公路网建设相衔接,形成无缝连接的旅游交通网络体系。启动智慧旅游工程建设,推进旅游信息智慧化。以星级标准优化提高旅游宾馆布局和服务,建设国内快捷连锁宾馆和连锁(饭店)快餐饮食店,建设克尔碱景区具有旅游团队规模接待能力的农家旅舍,大力发展托克逊拌面等特色餐饮饭店,建立全县宾馆(饭店)业营销网络。加大乡村旅游景点自驾游、乡村游游园步道、停车场、指引标识等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继续推进新开发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力度,实施克尔碱旅游景区、天山红河谷汽车营地、南湖万亩杏园景区景点建设,加快推动对黑山矿区及黑山草原旅游及深度游的开发规划。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推进特种旅游、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形成集异域风光游、文物科考旅游、乡村文化休闲度假旅游、民俗风情观光游、户外运动探险游、餐饮美食游等特色旅游资源产品于一体的,以“一大景(克尔碱大景区)、一大园(南湖村大杏园)、一大圈(县城周边休闲农业庄园大圈)”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产业体系。突出托克逊“绿色风城、魅力水乡、幸福驿站”旅游品牌建设,依托白杨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打造建设风格与景区相协调的特色白杨河景观。依托“新疆第一春”品牌,提升以“杏”为主题的南湖杏花村生态旅游平台。强化“丝路驿站”旅游文化品牌的吸引力、知名度、美誉度;发展多样化的庄园经济,着力打造“乡村生态观光度假游胜地”品牌;推出乌托、吐-托周末自驾游、休闲徒步游线路产品,将托克逊县打造为当地及乌鲁木齐、吐鲁番居民重要的休闲度假目的地和国内知名休闲度假目的地。形成以县城综合体旅游服务区为中心,由克尔碱旅游景区(怪石林、红河谷、通沟)、南湖村杏园休闲区等重点景区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旅游网络格局,成为吐鲁番大景区旅游的快速增长级。

专栏11                重点旅游项目

1、托克逊县库尔加依(克尔碱)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6000万元

2、托克逊县克尔碱特色小城镇旅游建设项目:计划投资5000万元

3、托克逊县红河谷汽车营地公园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2000万元

4、托克逊县美食文化驿站建设项目:计划投资40000万元

5、托克逊县南湖杏花村生态旅游建设项目:计划投资5000万元

第三节 加快发展现代综合服务业

大力发展与生产型企业相配套的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和法律服务、会计、知识产权、技术、设计、咨询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规范引导,积极培育和发展投资顾问、广告、形象设计、战略策划、市场研究等咨询服务业,促进行业自律和良性发展。积极发展会展业,创新商务服务产品,引导商务服务企业向着专业性、品牌化、集群式的方向发展。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快资本市场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在托克逊县设立分支机构,创新和发展普惠金融。推进保险市场主体多元化,规范发展保险中介机构服务。

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生活型服务业。加快发展批发、零售市场,大力推动便利店、专业店、网购等新型商贸业态发展。加大公共体育活动中心及场地的建设投入,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形成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体育健身娱乐、体育竞赛表演、体育技术咨询服务、体育健身培训和体育彩票销售等体育产业体系。加快社区商业网点建设,继续实施好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双进工程”,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文化娱乐、家政保洁、养老托幼、食品配送等便民服务,满足城镇居民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第九章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以城镇化为核心,按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宜游的要求,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效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力争到2020年,托克逊县城镇人口达到7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6%以上,建成吐鲁番市城镇核心增长极,乌鲁木齐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构建城镇化战略格局

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青水秀”的要求,坚持发展旅游城市、生态城市、宜居城市、智慧城市。以区域跨越式发展和地区长治久安为导向,以新型绿洲经济与能源产业化为特色的“能源之城”为愿景,形成“一核、两心、三轴”的空间结构。

一核:以托克逊县城为核心,辐射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两心:1个主中心(县城),1个副中心(阿乐惠镇);

三轴:以东西方向城镇发展主轴,以南北方向城镇发展副轴,东北西南方向城镇发展副轴。

按照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原则优化空间布局,以产业的增长促进城镇的扩张,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提升、优化、完善城镇功能,县城整体形成“四片、双环、四轴、五心”的空间发展结构。

四片:在县城和经济园区共形成四大片区。县城以白杨河为界分为南北两大片区。经济园区以第三辅道为界分为园区北片区和园区南片区两片。

双环:分别为绕城、绕园区绿环和城区水环。其中,绕城、绕园区绿环以道路为骨架,道路绿化为基质,在县城和经济园区外围形成“8”字形绕城、绕园区绿环;城区水环以郭勒布依支渠、托台支渠、南湖支渠等河道水系为骨架,在县城内圈形成城区水环。

四轴:在县城和经济园区形成1条城市发展主轴、2条城市发展次轴和1条城市生态景观轴。其中,城市发展主轴由九龙路构成南北向城市发展主轴;城市发展次轴由友好路构成东西方向城市发展次轴和由第四辅道构成东西方向城市发展次轴;城市生态景观轴由沿白杨河东西向分布。

五心:在县城和经济园区共形成5个公共核心。其中,在县城形成1个城市公共中心,3个城市专业中心;在经济园区形成1个专业中心。城市公共中心:重点打造的县城公共中心,集行政、商业商务、文化体育、医疗福利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服务中心。城市专业中心:分别为老城商业专业中心、城西商贸专业中心、城东休闲度假中心,以及经济园区物流中心。

第二节 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城融合

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优化城镇布局,实现城乡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一体化。对城乡生活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扩容完善现有垃圾处理厂;优化改造供水、排水、供热、燃气等基础设施的管网布局。到2020年,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5%建城区供水普及率达10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以上,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率达5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100%,乡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100%以上;城市天然气普及率达100%,乡镇集镇区天然气普及率达60%以上;城市集中供热达100%,乡镇集中和清洁能源供热普及率达60%

形成无断层的住房保障体系。从救助性保障、援助性保障和互助性保障三个层面实行保障措施,通过不同类型保障性住房供应以及配套政策,满足中低收入群体不同需求。扩大保障性住房的覆盖面及供应量;集约的住房用地供应政策,降低保障性住房成本。进一步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通过土地出让、建设主体、成本控制、流通引导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使保障性住房供应价格平稳。力争5年内城市棚户区改造2500户,建设公共租赁住房797套。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把县城建设成绿地指标合理、生态环境稳定、绿化空间宜人、园林景观丰富的宜居城区。使县城与经济园区整体形成“环环相扣、轴带辐射、连园成网”的绿地系统格局。促进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在县域内的均衡分布,鼓励建设占地少、成本低、见效快的机械式与立体式停车充电一体化设施。

第三节 科学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美丽乡村

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城镇化相结合,鼓励农民依托城中村和靠近城区的城郊村进行居民点改造,建设安居富民楼房社区,共同享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重点乡镇驻地周边村以乡镇建设为依托,引导农户逐步向镇区集中,加快农村城镇化的步伐。

加快农村城镇化的步伐。重视培育壮大4-5万人的小城镇,发挥解决农牧民就地就近就业、辐射带动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功能。传统农业型村庄以原址改造农民住宅为主,整村连片推进,综合整治内外环境,加强村庄配套道路、供排水、垃圾处理、供电、通信、饮水、村庄绿化等基础设施投入,积极探索光电燃气互补供热模式,解决偏远村庄供电和供热问题。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重点抓好村庄道路、居民用电、民生工程,所有示范村设立垃圾点,背街、巷道无残存垃圾,建立专业卫生管护队伍,完善长效管护机制;每个示范村都有文化活动广场和健身器材;农村的污水和生活垃圾全部纳入城乡统一处理的范围,引导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2020年,实现示范村自来水入户率100%以上,村级道路硬化80%,道路两旁做到绿化全覆盖。村级卫生室、文化室、图书室、警务室、文体活动场所到村率100%


第十章 坚持共享发展,完善社会保障能力体系建设

坚持民生优先、共建共享,以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项目为落脚点,加大公共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支出力度,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符合县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政府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第一节 扩大和稳定就业创业

坚持就业第一。全面掌握县域劳动力特别是富余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状况,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创业则创业;建立以县公共就业服务局、乡镇劳动保障所、村劳动保障站为基点的金字塔式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加强村劳动保障站标准化建设和规范管理,以及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信息网络建设,确保就业政策和信息的落实;着重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强化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管理培训机构,优化培训工种,大力开展“订单、定岗、定向”培训,确保培训后就业率达到75%。加大培训+创业就业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实现稳定就业、质量就业和素质就业;落实积极地就业创业政策,通过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短平快”项目、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开展创业项目推介和创业成果展示、创业典型宣传等活动,鼓励更多有创业意愿的劳动者自主创业,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就业的热潮。2020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5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其他困难群体安置率达到85%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第二节 加大扶贫攻坚工程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严格按照“四个切实”要求,实施“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精准脱贫措施,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其余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统筹政府、市场、社会资源,引导各方力量参与扶贫事业,进一步完善“四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各乡镇主动发力推进贫困村产业进一步提升。培育特色产业,将旅游与扶贫高度融合,加快实施“每户百羽鸡扶贫养殖”工程,大力发展支撑贫困户持续增收的特色产业,加快产业扶贫步伐。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把就业作为促进贫困村发展稳定的关键,实施贫困农户“一户一工人”培训转移工程,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力掌握1—2项能够促进稳定增收的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深入开展整村推进,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做好易地搬迁工作,跟进搬迁后续配套扶贫项目,实现有房住、有地种、有饭吃、能上学、能就医、能致富的易地搬迁扶贫开发目标。

第三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加大社会保障财政投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县人民。

完善社会保险体系。积极构建人员范围广覆盖、保障水平多层次、制度办法可衔接、管理服务现代化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围绕“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以社会保险“五险”为基础,以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为重点,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确保覆盖面持续扩大、应保尽保。提高待遇水平,全面推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社会保险经办工作中的运用,2016年底完成社会保险全程电子化经办,实现参保单位能够在指定银行柜面完成一次性社会保险费缴费业务。努力争创全疆县级国家标准化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示范点。加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建设。全力推进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城乡低保家庭收入核对机制,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农村五保供养能力,使集中供养率达到60%。健全救灾工作应急机制、协调机制、社会动员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全面落实救灾工作分级管理制度,建立起县乡村三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指挥平台,修建室内室外应急避难场所,完善防灾减灾联动机制。着力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建设一所规范化的社会救助站,确保救助人员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加强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设,努力推行一站式服务管理模式,简化救助手续。积极动员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促进社会救助工作规范、高效、有序运行。

    构建新型社会福利体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加快推进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建设,形成以家庭为主体、社区为依托、福利机构为补充,以养老服务、孤儿养育和残疾人权益保障为基本内容的社会福利体系,逐步实现社会福利服务从“补缺型”向“普惠型”的转变。社会福利中心逐步形成多档次并存的福利机构建设格局,最大限度地满足“三无”人员、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积极发展老龄儿童福利事业,完善社区福利服务网络。

    健全社会事务管理体系。探索建立社会组织自我发展,自律管理机制和诚信评估社会监督体系,促进民间组织健康发展。积极推进妇联、残联、红十字会事业发展,全面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加快殡葬事业发展步伐,完成穆斯林殡仪馆建设,不断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

第四节 完善新型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完善卫生监督体制。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做好妇幼保健工作,深入开展全面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实现人人享有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稳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加快公共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公共医疗综合服务能力。争取湖南援建资金,实施县乡两级医院改扩建工程,提升县级医院医疗综合能力;新建6000平米县中医维吾尔医院门诊业务综合楼,完善基层中医民族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全力提升基层中医民族医药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调整优化新农合统筹补偿政策,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100%

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抓好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卡的推广应用工作,构建覆盖县、乡(镇)、社区的远程会诊综合体系,完成县级医疗机构与自治区或国家级名院的互联互通,将自治区等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到县乡医疗机构。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借助援疆力量,大力发展公共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每年选派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参加各类培训学习。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现小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的分级诊疗目标。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控,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落实免疫规划和强化免疫工作措施,严防疫情暴发流行;巩固以碘缺乏病和布什杆菌病为重点的地方病防治工作;积极开展慢性病防控和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治疗工作;以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为重点,落实妇幼保健各项工作措施;全面实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拓展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渠道,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处置体系,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妇幼保健和计生工作;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实现优生优育。


第十一章 促进创新驱动,加快社会公共事业发展

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科技、教育和文化体系,为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第一节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完成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强县”目标。突出教育的基础作用和民生效应,办好各族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服务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不断完善并推广落实“小网格、大教育”微观管理和滴灌式教育体系,继续创新并全面推开“家校共建”机制。坚决落实“双线控辍保学”机制,确保“零辍学”目标落实。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融情教育活动,巩固“五强五推”学校法治教育基础。逐步打造人防、技防和制度防控密切融合的校园安全立体防控体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之本。进一步深化快乐教育内涵,大力开展德育序列化教育,继续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加快推进德育示范校创建工作,突出“校外教育”育人实效,逐步形成广大师生家长共同参与、课内课外广泛开展、学生从心灵到体魄全身心受益的快乐教育大格局。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坚持校长竞聘上岗制度并严格考核管理办法,发挥好名校长工作室作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教师培训、交流、考核机制,继续落实班主任津贴和教师工资绩效考核制度,提高教师课时费。实施“名师名校”工程,着力打造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四好”教师队伍。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强化“班班通”、录播教室、电子备课室等现代技术的应用效果,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新课程改革。成立大教研中心,突出新课程改革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全面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及职业教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普及率达到100%,教育改革正在深入有序进行坚持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实行城乡学校捆绑联盟。落实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校点布局规划,实现城乡幼儿园全覆盖。加快推进滨河、阿乐惠镇等学校建设,完成全县绿色学校建设。打造示范性的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大力支持示范性高中建设,提高高中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坚持“校企、校校”联合办学,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优化专业设计,力推职业教育上规模、高效益、创品牌。

第二节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县域经济发展先进技术,把技术创新融入到技术引进的全过程,提高技术引进水平和转化效果。确保科技投入持续增加,县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

以煤电煤化工、建材、电力、农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大技术研发和成果引进力度,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节能减排降耗。完善推进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创新的体制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提高到1.5%

    面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围绕特色林果、西甜瓜、设施农业、托克逊黑羊等特色产业技术需求,以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龙头,加强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持续实施“科技之冬”、科技素质工程,加强农业生产技术、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高效节水技术开发和集成示范,加快关键农业技术引进与转化,支撑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完善运行机制和相关措施。贯彻实施《自治区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鼓励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和壮大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龙头企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科技产出明显增长,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件。

第三节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以重点领域人才开发为突破,以强化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建设为着力点,以加大人才投入力度和实施重大政策为保障,以重点工程为载体,努力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加快现代化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为建设创新型托克逊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实施好各类人才工程,打造数以万计具有专业技能的产业工人队伍,切实用好用活各类人才,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妇女人才的培养使用。完善创新人才支持政策,以科技特派员工作为抓手,拓宽科技特派员选聘范围,吸纳退伍军人、吸引大中专及其以上人才返乡创业,加快培养青年后备人才、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人才、科技管理服务人才及少数民族人才。健全干部人才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更好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才援疆作用,积极吸引援疆地区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拓宽干部特别是少数民族干部人才赴内地学习、工作、交流的领域和渠道,探索建立援受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干部人才培训、挂职长效机制,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第四节 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广覆盖的文化阵地覆盖网络,逐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格局,积极开展“多彩文化”,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确保各族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助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继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统筹协调好县广播、电视网络与乡村广播电视,按照有线无线并举,城市农村并重原则,逐步实现智能化管理,数字化播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舆论引导和文化支撑。到2020年完成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8%以上。实施整村推进的办法,严厉打击非法销售地面卫星接收设施和网络电视棒的行为,净化文化信息环境,确保播出安全。全面构建以县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为中心体育设施,丰富县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和文化馆的软设施投入,加大基层文化站和农家书屋的建设,建立一社区一村一室的文化阵地覆盖网络。积极推进乡(镇)文化活动服务中心、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示范性农家书屋建设,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力度。改善文体活动基础设施条件,建立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网络。其中,乡镇综合文化站面积全部达到自治区三级以上标准,行政村标准文化室全面完成;积极创建自治区级文化先进县,鼓励乡镇积极申报“自治区民间艺术之乡”。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依托木卡姆文艺队、秧歌队、篮球队、刺绣队、社火队等文艺团队,以开展“火洲春雨”、“文化之冬”、“杏”福第一春·“花”开托克逊杏花季、“掀起你的盖头来”广场舞比赛,农牧民篮球巡回赛、电影下乡等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城乡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体育生活。加快体育 俱乐部总会的成立工作,进一步推进我县特色体育项目健康有序的发展。文化事业费占县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2%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逐渐整理形成系统的托克逊文化脉络,倡导原创文化创作,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大力吸纳和培养艺术人才,努力培养和挖掘民间艺人、草根艺人、文化能人、传承人和群众文艺团队。建立濒危项目和民间艺人扶助金,对列入县级保护名录的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确定传承人。

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统筹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布局的规划,坚持标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对符合规划的产业园区和基地,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建设一批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和演艺娱乐等产业示范基地,充分利用特色村已有的实景地,开发影视基地、演艺、竞技体育、马术、赛马和叼羊等传统民族项目,形成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对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做到重点行业和项目对文化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演艺娱乐、文化会展和数字内容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以资本为纽带推进文化企业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开发与文化结合的教育培训、健身、旅游、休闲等服务性文化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第十二章 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以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加快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转变和深化财税、金融、农村综合治理改革为重点,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与质量,扩大对外开放水平,释放发展新动力。

第一节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坚定不移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清理和减少审批事项,创新审批方式,优化审批流程,努力把托克逊打造成审批流程最优、审批事项最简化、审批时间最短的县之一;强化互联网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融合、创新驱动作用,加速产业价值链体系重构,实现发展新飞跃;继续深化国有农林牧场乡(镇)化管理体制和治理体系建设,让改革成果更多惠及各族群众;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信用体系平台建设,推行企业法人及项目经理黑名单制,以信用监管取代行政处罚,达到引导企业规范经营的目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构建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严格指出绩效管理制度,全面推行财政资金分配实名制管理。持续推进供销系统综合改革,加大基层社恢复改造力度,加快整合农资经营网络,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服务体系;依法开展土地清理分配工作,摸准农用土地面积、土地性质、来源及承包耕种情况,依法打击乱占滥用土地和非法开荒行为,有效维护群众利益;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改革,明确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注销登记,按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换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认真落实农业保险政策,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力争将林果业纳入涉农保险范围,进一步提高农户防灾抗灾的能力。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突出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确保完成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

第二节 推进民主法治体制改革

促进政府部门优质、高效和廉洁服务,按照建立服务政府、法治政府的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凡与企业和群众密切相关的事项,全面纳入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加强行政问责制,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提高政府公信力。规范政府行为,强化服务理念,加强社会管理,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科学界定政府部门职能。减少和规范政府行政审批。

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启动无纸化办公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将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改革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重塑、整合、再造传统管理方式和流程,推广一站式审批便民服务,推进并联审批,推行政府绩效管理评估,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第三节 加快社会事业领域改革

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服务价格、医保支付、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等机制综合改革,有效化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构建起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中小学民汉合校、混班教学、混合住宿,让各族青少年从小生活、学习、成长在一起。按照“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方针,建立健全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和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帮扶机制,完善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和责任制度,加快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局面。

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文化资源整合改革、服务基层服务农村机制改革、文化市场管理制度改革等重点改革任务,加强文化市场执法职能,严格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推行政府购买社会文化服务,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新型媒介向农村延伸和普及运用,加快制定和实施托克逊县农村免费wifi工程建设规划方案,逐步实现农村免费wifi全覆盖,切实让现代化信息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各族群众。

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健全无户籍人员落户长效机制,放宽外来人口落户条件。完善落户人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对来温连续居住、且参加社会保险满一年,积极维护社会稳定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等,均可以申请登记常住户口,享受常住人口相关政策待遇。依法迁出或注销长期外出、失联人员户籍,逐步解决人户分离问题,消除人户分离的稳定隐患。

第四节 深化对外开放

继续深入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并举的开放带动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扩大开放为动力,以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为载体,充分发挥丝路驿站的独特区位优势, 以优化投资环境为重点,以扩大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推动全县开放型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在继续推动产业领域招商引资的同时,积极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优化领域拓展;在继续加大工业招商引资的同时,积极向特色农业、旅游业、现代物流业扩展;在继续抓好以合资、合作、独资形式招商的同时,大力开展网上招商、电子商务,构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拓宽利用外资领域,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


第十三章 完善对口援疆工作机制,促进全方位融合发展

坚持突出重点、精准发力的原则,围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干部人才援助为支点,以教育扶持为要点,以产业发展为亮点”的总体目标,抓住关键、注重实效,全方位促进交流交融,努力在“十三五”期间争取湖南援助资金建设20个重点项目,推动对口援疆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一节 突出民生建设,惠及各族群众

一是加大产业援疆建设力度。加强产业互惠合作,把产业带动就业作为优先目标,进一步作好产业援疆工作。引进对口援疆省市先进的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和酿造、文化旅游、煤炭煤电盐化工产业、仓储物流业等企业,设立产业扶持基金,扶持落地企业,特别是湘企,根据总投资、项目进展、吸纳当地用工人数及其它综合效益,按投资比例给予一定奖励引导,建立就业吸纳奖励机制,促进就业。坚持就业优先,引道当地群众就近就地稳定就业。

二是深入推进教育援疆。通过改善我县各阶段学校的教学条件,着力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和职业教育质量。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利用援疆资金实施一批教育项目。同时,加大培训力度,开展托克逊县现代农业精品版人才培养工程,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主,鲁东大学、新疆大学培训为辅,在林果业、酿酒业、酒庄方面,培养县农业技术干部、葡萄产业技术人员。

三是加强民生项目建设。继续扎实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首要目标的安居富民、饮水安全、医疗卫生等惠民工程建设,改善全县各族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突出抓好“富民安居工程”,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利用援疆资金建设富民安居房工程。统筹推进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农村安全饮水、农电入户、农村环境整治、基层医疗卫生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利用援疆资金建设县维吾尔医院门诊综合楼,并对夏乡、伊拉湖镇、郭勒布依乡、博斯坦乡卫生院业务用房进行改扩建。建设演播室、广播电视发射设备机房及广播电视专业和业务用房等多功能大厅和150米广播电视发射自立塔为一体的广播电视中心。

第二节 促进全面交流交融,提升援疆质量和效益

更加注重人才援疆。研究完善援疆人才选派政策和人才保障政策,建立统一的援疆干部人才管理和服务体制。充分发挥援疆干部人才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引进来、送出去”,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干部人才队伍。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利用援疆资金实施人才交流计划。

加大民间交流交往力度推动托克逊和湖南人民群众双向交流常态化,以交往交流促交融交心,通过深入挖掘和弘扬两地优秀的传统文化、组织开展青少年“手拉手”、“湖南人游吐鲁番”、文艺演出等主题活动,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传播现代文化,巩固和升华两地人民的深厚情谊,加深援疆省区人民群众对吐鲁番的了解,促进两地文化交流融合发展。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利用援疆资金开展“双向挂职”、柔性引进人才,开展学术交流、技术指导、专家讲坛等活动。

第三节 创新工作新机制,开创协同推进新局面

健全和完善对口援疆工作机制。积极主动配合湖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的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好援疆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形成职责明确、衔接顺畅、便捷高效、联系紧密的组织体系。实现重大事项统一研究、统一安排、统一行动,确保对口支援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简化对口支援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采取并联审批、限时办结、超时默认等有效措施,提高审批效率。加强对口援疆资金和项目的监管。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等基本建设制度,切实加强对口援疆资金和项目的检查、稽查和审计,确保资金安全、项目安全和干部安全。不断完善援疆干部服务保障机制。一如既往地关心、爱护援疆干部,充分信任大胆使用援疆干部,为援疆干部创造更好地工作条件和后勤保障,深化与援疆干部的情感和工作交流,确保援疆干部顺利工作、健康成长。积极探索援疆工作的新途径。认真学习和研究中央对新疆工作的新要求和新举措,认清援疆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不断探索援疆工作的新途径,在人才、就业、产业对接等方面寻求援疆工作的新突破。


第十四章 统筹做好规划实施的保障工作

推动规划顺利实施,主要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县级人民政府要正确履行职责,合理配置公共资源,调控引导社会资源,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保障规划目标和任务顺利实施。

第一节 明确实施主体

明确政府职责,创新实施机制,采取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控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保障本规划顺利实施。强化政府市场监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动力,确保规划提出的产业发展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建立健全利益导向机制,推动规划提出的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目标任务得以实现。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运用公共资源全力保证规划确定的公共服务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辅之以必要的经济手段,全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领导,确保规划提出的体制改革任务如期完成。

第二节 加强政策引导

建立和完善规划实施的政策体系,围绕规划确定的目标和战略重点,制定和实施财政支持政策、税收和价格调节政策、产业发展促进政策以及科技、教育、人才保障政策。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原则,在经济发展和增加财政收入的基础上逐年增加县级财政投资规模,县级财政资金重点向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科技教育、民生改善和资源环境等政府主导发展的领域倾斜。研究制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导产业集群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鼓励节能及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政策,研究制定完善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促进体制改革的政策,增强对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改革开放的统筹协调。

第三节 加强组织管理

加强监督,面向社会和群众广泛宣传规划,增强规划实施的透明度,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和参与规划实施的氛围。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支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与协调,扩大招商引资,保障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建设资金供给。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体系,重点做好对经济增长、就业、价格等预期目标的监测预警。加强年度计划与规划的衔接,积极引导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有效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规划确定的预期性目标基本一致。建立健全规划评估机制,对规划执行进行中期评估和后评估,总结经验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规划顺利实施。

第四节 做好监督评估

实行规划目标责任制,及时分解落实规划确定的发展战略、任务和政策,明确部门分工,落实部门责任,并将其列入各级政府考核目标。要加强对各乡镇、各部门工作的指导,加大统筹协调、督促检查力度,科学严格绩效考核,构建领导有力、衔接有序、配合密切、协调顺畅和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有关部门要跟踪、监测、分析相关领域规划实施情况,研究年度实施情况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及时向县人民政府报告。县政府要自觉接受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为完成规划目标提供有效的机制保障。在本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由县人民政府组织开展全面评估,并将中期评估报告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需要对本规划进行修订时,要报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在规划实施期间,当遇到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因其他重要原因使实际经济运行严重偏离规划目标,需要调整本规划时,县人民政府应适时提出建议,提请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