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布局之年,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完成2025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意义重大。
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深入贯彻自治区党委十届历次全会和市委二届七次全会各项安排部署,按照市委“1535”工作思路,进一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开放和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系统谋划“十五五”规划,努力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文化润疆先行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托克逊新实践,为建设繁荣富裕、和美幸福的现代化托克逊奠定坚实基础。
2025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9%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保持在3%以内。
一、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激活经济社会发展动能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系统推进改革任务落实落地。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专精特新”计划,强化企业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认定18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或“创新型”企业1-2家。加快煤炭煤电煤化工、氯碱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中泰能化、圣雄氯碱、睿疆生物等企业与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开辟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赛道。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健全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机制,发展壮大园区经济,深化教育、科技、医疗等重点领域改革,以改革的精神、改革的思路、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以扎实举措优化营商环境。深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三年行动,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设置70个综合窗口,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
二、加快产业集群建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推动煤炭煤电煤化工、绿色新能源、农林牧产品加工、特色文旅、现代物流“五大产业集群”壮大升级,开辟高质量发展新领域。做精做优农牧林产品加工产业。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政治责任,确保全县耕地保有量不减,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万亩以上,提升粮食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全链条发展西甜瓜、设施农业、特色畜牧“三大特色产业”,示范推广西甜瓜新品种、新技术1000亩以上,建立西甜瓜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2个。集中连片稳步推进连栋大棚改造,推广新品种中草药种植,加快培育食用菌、“春提早、秋延晚”蔬菜等特色产业全连式发展,保持红枣、杏子10万亩规模总体稳定。大力实施畜牧养殖提质增效,大力发展黑羊、斗鸡、驴等特色畜牧产业,新增牛羊育肥3万头只以上,种植优质饲草面积12万亩,扩大夏镇顺水鱼塘养殖规模,推动水产经济。做大做强煤化工产业。深挖煤矿产能潜力,加快推进黑山、克布尔碱、艾丁湖矿区(西区)等矿区总规及规划环评(修编)尽早取得审批,争取更多煤矿项目纳入国家、自治区“十五五”规划。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狠抓润田、民心等在建煤矿建设进度,推动墨龙、博胜、克尔碱矿井、二道沟等已核准煤矿项目开工建设,促进国能黑山露天矿、圣雄黑山露天矿等重点煤矿稳产达产,力争煤炭产量突破3730万吨。加速信发、亿航煤炭分质分级清洁高效利用等项目建设,推动煤化工产业朝着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培育壮大绿色新能源产业。坚持以风电为主的“风光水火储蓄氢”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托克逊750千伏输变电建设,抓紧实施自治区已布局的645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建设,推动40万千瓦独立储能项目建设并网,谋划布局300万千瓦风电项目,加快编制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全力争取抽水蓄能项目纳入国家能源局《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积极对接电规总院加快开展“疆电外送”前期工作,力争布局托克逊疆电外送通道。推动众兴年产20万吨(一期5万吨)镁基新材料、嘉信能源年产10万吨镁基新材料、信友迈亚高品质镁合金循环经济一体化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做大做强氟化工、碳酸锂、煤基新材料等产业,加快有色集团7万吨碳酸锂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积极推进国能煤化工200万吨甲醇制甲基丙烯酸甲酯、泰系新能源甲醇制甲醛、聚甲醛、乌洛托品等项目储备工作,推动新材料产业多元互补,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依托鱼儿沟站和望布站,全力支持蓝天物流、新能国铁、振坤物流、汇天力等物流企业拓宽销售渠道,坚持“公铁”联运,完善鱼儿沟、望布火车站基础设施,推动中和陆铁港物流有限公司鱼儿沟铁路专用线、北方星耀托克逊站铁路专用线等一批铁路物流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S103线、S301线改扩建项目早日建成通车,实施克布尔碱矿区资源路建设,畅通内外
循环,提升“疆煤外运”能力,深度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三、加快扩大内需和有效投资,推动经济稳步增长
统筹消费和投资,抓住既能扩大投资、又能促进消费、更能稳定预期的结合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在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实施提振消费行动。抢抓国家、自治区“两新”政策机遇,谋划储备一批大规模设备更新项目,深入推进“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做精做优“杏福第一春·花开托克逊”特色文旅品牌,创新拓展“新疆第一面·托克逊拌面”地标性美食品牌,统筹南湖村、红河谷、怪石林、原野云天等重点旅游资源,大力发掘旅游资源创建A级景区,积极培育沙疗康养、自驾露营、景观农业等新业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丰富夜游体验项目和夜间经济,推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升级。全力扩大有效投资。牢固树立“项目进规划、项目抓前期、项目全年干”理念,聚焦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建设,在促进洽谈项目签约、签约项目落地、落地项目投产上下足功夫,加强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加大审批服务、土地供应、投融资等要素保障力度,全生命周期管理总投资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确保年内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0%以上增长。统筹用好超长期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积极争取“两重两新”项目,充分发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机制,强化民间投资项目要素保障和融资支持力度,畅通民营企业诉求渠道,提高民间投资占比。
四、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全力做好治水兴水工程。坚决落实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严格管理地下水取水,确保地下水年取水量控制在指标内。推动艾丁湖生态保护治理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鱼儿沟水库项目前期工作,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全面落实“三区三线”“三线一单”,聚焦秋冬季细颗粒污染,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强化大气面源污染防治,强化施工、道路等扬尘整治工作,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和修复,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实施好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项目、防护林保护行动,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创建自治区级绿色矿山2-3家。认真做好中央、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工作。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发展。有序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和节能减排“十大工程”,严格落实节能审查制度,强化能耗管理,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及智能化改造,提升重点用能单位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
五、加快民生改善步伐,增进民生福祉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强化就业优先战略。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大力开展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全面用好公共实训基地和技工学校主阵地,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000人以上,扎实做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28万人次以上,动态开展零就业家庭清零,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推动教育振兴工程。以“五育并举、德育为先”为指引,积极开展“大思政课”建设工程。坚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实施第二中学教学楼建设项目。稳妥推进校点布局调整,盘活闲置教育资源,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逐步消除大班额。用好“国培计划”“区培计划”等平台,强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发展以就业和产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高中建设,服务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吐鲁番校区设施完善提升。深入推进医疗提质工程。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改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推动郭勒布依乡、阿乐惠镇等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标准。优化升级120急救指挥调度系统运动框架,加密布点急救站点,提升“黄金一秒”救治能力。持续强化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级地方病防控,继续实施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做好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切实保障各族群众健康权益。持续完善社会保障工程。扎实推进全民参保计划,不断拓宽异地就医结算覆盖区域,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参保率均在95%以上稳定水平。不断健全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完成友好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探索多元化托育服务模式。持续推动城市更新。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323户、保障性租赁住房368套,深化存量危旧房、自建房隐患排查整治,推进农村危房动态清零。加快推进九龙路和幸福路供热基础设施、燃气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深入实施援疆暖心工程。高质量完成“十五五”援疆规划编制,围绕干部人才、产业援疆、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才交往交流交融、文化教育援疆等五大领域统筹谋划布局“十五五”援疆项目,坚持80%以上援疆资金投向民生领域。深化产业援疆,实施园区软实力提升工程,充分利用湖南省各类博览会、招商会、推介会等活动,开展产业链招商,不断吸引湖南企业来托投资。各领域、多层次广泛开展湘托两地结对共建活动,进一步擦亮“红石榴”品牌,持续提升对口援疆综合效益。